关于洗牙
随着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口腔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洗牙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已经广为人知。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对洗牙心存疑虑。为了消除这些疑虑,我们特别推出了今天的“洗牙”专题,精选了关于“洗牙”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何为洗牙?
健康情况下,牙龈和牙齿之间会有一个不超过3mm深的浅沟(龈沟)。当龈沟内牙结石逐渐增多,会导致龈沟加深,形成称为假性牙周袋的龈袋。洗牙就是用超声洁治器去除牙龈边缘以及龈沟内不超过3mm的牙结石、软垢和菌斑。通常洗牙后1到2周,龈沟深度就会回到3mm以内,牙龈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洗牙操作相对简便,过程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取决于个人牙齿状况。
认真刷牙还有必要洗牙吗?
即使每天认真刷牙,洗牙仍然很重要,原因如下:
刷牙无法触及所有区域:日常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和牙龈附近,而牙缝深处、牙龈下和牙齿根部等隐蔽区域难以用牙刷彻底清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洗牙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洗牙使用专业器械,可以去除附着在齿颈和牙龈沟内的牙结石和牙菌斑,这些物质是引发牙周炎和牙槽骨吸收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洗牙不仅是一种口腔清洁,更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关键措施。为了维护口腔健康,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的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每年至少洗牙一次。洗牙可以清除牙周病的早期诱因,保持牙龈健康。
为何即便每年洗牙,
也不能完全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呢?
许多人尽管坚持每年洗牙,却依然受到牙周病的困扰。这并不意味着“洗牙”这一方法本身无效,也不是说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洗牙。实际上,对于某些人来说,仅仅洗牙是不够的。超声波洗牙主要针对的是牙龈以上的牙结石和软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能实现的是:有效防止牙龈炎迅速恶化成不可逆转的牙周炎;
它无法做到的是:当牙结石大量堆积并渗透到牙龈下方,或者牙周炎已经导致牙槽骨损伤时,仅依靠洗牙是无法彻底清除感染源的。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细菌和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逐渐积累,形成牙结石。如果不及时洗牙,这些牙结石会引发牙龈的轻微炎症。 这种炎症会使原本较浅的龈沟加深,形成病理性牙周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牙周袋就像是在牙龈和牙齿之间形成的小袋子,容易积累更多的污垢和细菌。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剧牙周组织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洗牙是不够的。对于那些已经深入到牙龈下方的牙结石,我们需要采用“龈下刮治”这样的方法来彻底清除。
什么是“龈下刮治”?
龈下刮治是一种深入的牙周治疗程序,旨在清除牙齿根部的菌斑和牙结石。与牙龈上方的牙结石相比,牙龈下方的牙结石更为坚硬且难以清理。这种治疗使用特制的精细工具,通过手工操作,精确地去除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菌斑。通过这种治疗,牙周组织可以摆脱疾病的侵扰,逐步恢复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并非每位患者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是否采用这种治疗方法,需要由专业的牙科医生在对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后才能确定。
关于洗牙的一些说法,
是否是真的?
有些人对于洗牙持有顾虑,担心它会损害牙齿,因此对于是否洗牙感到犹豫。
然而,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在专业牙科医生的操作下,洗牙并不会导致牙缝扩大、牙齿松动,更不会对牙齿造成伤害。这些误解通常是因为牙结石的存在。当牙结石被洗牙去除后,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牙缝会显露出来,看起来像是牙缝变大了。
此外,牙齿在失去牙结石的“支撑”后,可能会对冷热刺激更加敏感,但这种酸痛感并不是洗牙本身引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不及时清除牙结石,它反而会对牙齿造成伤害。牙周病、蛀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这些问题往往与长期未清理的牙结石有关。观察那些牙齿状况严重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定期洗牙的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国,老年人牙齿脱落的现象很常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对口腔健康的忽视和日常护理的缺乏。
因此,尽早养成定期洗牙的习惯对保持牙齿健康至关重要。这样做可以预防复杂的牙周疾病,并减少将来可能需要的复杂且昂贵的治疗。
一些常见的牙周手术?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经过洗牙和刮治治疗,牙龈炎症依然未能消退,这就可能需要通过牙龈切除术来解决问题。这种手术旨在移除过度增生和肥大的牙龈组织,从而让牙龈恢复到正常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牙龈切除术并非唯一的牙周手术选项。还有其他几种手术方法,如牙周翻瓣术、骨成形术和松牙固定术等,这些手术都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牙周组织问题,并保护牙齿的健康。
泽航美誉温馨提醒
如果你从未洗过牙,那么现在是时候去洗牙了。牙齿作为人体的重要构成,其健康状况同样至关重要,不容我们有丝毫大意。培养每隔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更能使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自信满满。让我们携手关注口腔健康,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END-